文章导读
苦夏,又称疰夏,是夏季常见的一种暑热症,大暑节气内多发,这种似病非病的现象,大多发生在年老体弱多病者及常伏案工作的脑力劳
苦夏,又称疰夏,是夏季常见的一种暑热症,大暑节气内多发,这种似病非病的现象,大多发生在年老体弱多病者及常伏案工作的脑力劳动者身上,其临床表现为:一到夏季炎热时,就感到全身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身重体倦,精力不集中,心烦不寐,口干口渴,记忆下降,而到了秋高气爽,凉风习习的秋天后,诸多症状不药而愈,饮食和体力又恢复正常。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苦夏”。
中医认为,暑为夏季的主气,暑为阳邪,易伤津耗气,损伤津液,且暑性重浊,故侵犯人体易出现苦夏”诸症。因此,防止苦夏”须治暑,饮食调理最适宜。除了保证足够睡眠,避免过分劳作,采取防暑降温措施,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外,饮食调理可从以下三方面注意:
补充含盐含钾饮料:汗液中除了盐之外,还含有一定量的钾,因而补充含盐含钾饮料,可维持体内水盐平衡,保证有效循环血容量,防止苦夏。土豆、香蕉中含有丰富的钾,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用。
饮用药茶可防暑:可取中药薄荷、荷叶、滑石、麦冬、甘草等水煎服,或取薄荷或荷叶、生石膏、六一散泡饮。汗出过多,体倦乏力者,可取西洋参5~10克,泡饮,或水煎服,或炖鸡、鸭服食。
食用适当果蔬、药膳:一些具有养阴生津,清热祛暑作用的果蔬,既可补充营养,又可防止暑热的侵袭。防暑药膳也可根据情况对症选食,如苦瓜塞肉、冬瓜排骨汤、西瓜盅鸡、莲米炖鸭等。
7月23日是大暑节气,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三伏中最热的中伏通常是在大暑节气。专家提醒,此时节高温闷热,且雷阵雨最多,易挟湿。暑湿之气乘虚而入,最易使人心气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会引发中暑等病,要特别注意
养生保健。
江苏省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夏公旭副主任中医师介绍说,一般来说,阴虚的人比较容易中暑。当人体出现全身明显乏力、头昏、心悸、胸闷、出汗等情况时,多为中暑先兆。此时最好要脱离高温环境,解开衣领,喝点凉白开,吃点水果,尽量到阴凉的环境里休息。而如果人体出现大汗淋漓、有39度高热,且有意识障碍、手脚抽动的情况时,则可能为重度中暑。重度中暑时,要掐患者的人中穴、合谷穴,解开其衣领,最好将患者移到通风处休息。
防中暑,食疗可帮忙。大暑这一天南京比较流行煲鸭汤。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食疗药膳门诊王东旭副主任中医师介绍说,暑热夹湿,常使人脾胃受困,食欲不振。因此需要用饮食来调补,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入,达到祛暑消疲的目的。营养物质应以清淡、滋阴食品为主,即清补”。老鸭就是暑天的清补佳品,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因其常年在水中生活,性偏凉,有滋五脏之阳、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的功效。
大暑前后,家中宜常备绿豆粥或者绿豆汤来消暑。也可以凉拌西瓜翠衣,王东旭介绍说,按中医的保健理论,西瓜翠衣(就是西瓜皮与西瓜瓤之间的部分)有消暑清热与利尿的功效。如今有些酒店会推出以西瓜翠衣为主料的菜肴,比如素炒西瓜皮。
主料是新鲜西瓜翠衣一盘,配料是香菇几片,黑木耳少许,水淀粉少许,蒜米姜末少许盐、味精、油少许。具体的做法是,先把香菇洗净用泡开,取出对切;黑木耳泡开撕开。油烧6~7成热,下蒜米姜末炒香,下香菇片和木耳同炒几下。下西瓜翠衣炒至略软。烧开后调味,加水淀粉钩薄芡出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