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许多爱嚼槟榔的人看到一则“男子嚼槟榔上瘾患上口腔癌,几乎切除半边脸”的新闻后惶恐不安,但又半信半疑,纷纷向医生咨询。细问病史,发现他们大都极爱嚼食槟榔,少则一日一两包,多则几乎不停歇,甚至晚上都需含块槟榔入睡。所以有人把这种由咀嚼槟榔而引起的口腔不适和疾病称为槟榔病。
槟榔,主要分布在中非和东南亚,在我国海南、台湾两省栽培也较多。食用槟榔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槟榔有“下水肿、通关节、健脾调中、治心痛积聚”等诸多病症。如今,在湖南,人们对槟榔的青果、烟果制品绝不陌生,并称其为“壳子”。它不但是许多男性的日常零食,还是节庆日的待客“佳品”。大家说起槟榔,真是又爱又恨。爱的是槟榔中浓浓的桂子油味道、嚼在嘴里微微醉的感觉、三五哥们边嚼边高谈阔论的舒畅,恨的是由嚼槟榔而带来的各种口腔问题。
据临床观察和医学研究发现常嚼槟榔与口腔疾患的确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牙结石:由于制作槟榔的卤水其主要成分中含有熟石灰,咀嚼后的石灰质和槟榔汁充满口腔,极易沉着在牙面上形成黄色或棕色或灰黑色的牙结石,影响口周组织健康,且可致使个人口气不清新,牙齿不洁白,影响社交。
脸部变形:槟榔果较大,纤维粗硬;且因长期用力嚼食,致使咀嚼肌发达,腮部鼓突,表现为脸部变形,如国字脸,青蛙腮,影响容貌美观。
牙磨损:嚼食动作过频,超出正常负荷,会造成牙齿过度磨耗,使前牙切缘和后牙咬合面出现咀嚼磨损,牙本质或牙髓暴露,造成食冷热食物牙齿过敏疼痛。过度磨损甚至使牙齿裂开或折断。
牙周病:槟榔纤维粗硬尖利,易刺伤牙龈引起出血,嚼后残渣堵塞牙缝,压迫牙间乳头。长此以往,刺激牙周膜,出现牙龈炎,牙根外露等而产生牙周病变,甚至引起牙齿松动、脱落。
口腔黏膜病:咀嚼槟榔主要引起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世界卫生组织已将此病列为癌前状态,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灼痛感,口干,味觉减退,唇舌麻木,口腔黏膜僵硬呈苍白色,张口受限,吞咽困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研究表明槟榔果中含有槟榔碱,能够刺激口腔黏膜纤维细胞增加及胶原的合成,促进口腔黏膜纤维化而致病。值得注意的是,槟榔碱具有遗传毒性,对遗传基因存在损害的风险。另外,咀嚼槟榔也可引起口腔溃疡和口腔白斑病。后者是癌前病变,一部分可以转化为癌。
口腔癌:可由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白斑转化而来,应极其重视。槟榔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槟榔素,而且现在加工过程中加入具腐蚀性的石灰等物质,致癌性更高,所以国际癌症研究学会已将槟榔划为一线致癌剂。因为口腔白斑的早期症状如口腔黏膜粗糙等并不明显,患者对此不重视,往往不能及时发觉和主动就医,导致口腔癌的发生率升高。口腔癌临床表现为黏膜变白、红、褐或黑且无法抹去;或为舌尖出现深红中带有白色点状;超过两周以上尚未愈合的口腔黏膜溃;口内出现肿块;舌头运动受限等。口腔癌治疗后复发率高达40%以上,前文提到的切除半边脸的男子即是因为口腔癌复发不得不进行切除修复重建手术。
另外,咀嚼槟榔损害味觉神经与唾液分泌,妨碍消化机能,槟榔渣刺激胃壁,导致胃黏膜出现炎症甚至穿孔;过量的槟榔碱可引起流涎、呕吐、利尿、昏睡及惊厥;中医认为槟榔果缓泻,并易耗气,故脾虚便溏或气虚下陷者忌用;尤要注意孕妇应禁食槟榔。
有句槟榔广告语说“诱惑冲动挡不住”,然而冲动是魔鬼。咀嚼槟榔危害如此之多,后果如此严重,口腔科医生建议大家在食用槟榔的畅快小利和患病大害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病从口入,健康是福,槟榔不吃也罢。